上海交大罕见肝炎病*感染与传播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时间:2015-1-22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人兽共患病与比较医学华修国团队在戊型肝炎的感染与传播机制上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Hepatitis  E  Virus  Infection  in  Central  China  Reveals  No  Evidence  of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between  Human  and  Swine  in  This  Area公布在PLoS  One上。 www.labdd.com

    戊型肝炎(HE)过去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1989年Reyes氏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本病*的基因克隆,并正式命名为戊型肝炎病(HEV)。其基因组为单股正联RNA,全长7.6kb,核苷酸链自5"端起按功能依次分为5"非编码区,ORF1,ORF3,ORF2,和3"非编码区。ORF1编码螺旋酶和RNA复制酶,ORF2编码衣壳蛋白,ORF3功能尚待研究。在电子显微镜下HEV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类似萼状病*,因此将HEV归为萼状病*。  

www.labdd.com

    戊型肝炎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对人畜健康和公共卫生构成潜在威胁。目前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报道戊型肝炎病*(HEV)在人群和猪群之间跨种感染传播。

检验地带网

    上海交大华修国带领的研究小组通过对我国中部部分地区普通人群和猪群的多个HEV*株基因组部分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该地区人源和猪源HEV*株在遗传关系上分别属于不同基因亚型,其人群戊型肝炎感染源并非来源于猪群,进而揭示了HEV存在着跨种间传播以外的特异种间传播方式。 www.labdd.com

    本研究揭示了特定地域、环境、气候、人群、生活习性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戊型肝炎病*感染与传播方式多样性存在,这一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HEV分子流行病学、生态学及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www.labdd.com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